2011年7月13日 星期三

卑詩打獵趣事多(側記)

這是楓華會第一次舉辦的狩獵講座。打獵在卑詩省是正當的活動,但在華人圈裡,要出外打獵,總是心裡怕怕。今天主講者為崔(Brian)先生,他投入打獵的活動雖只是近兩年的事,但對打獵的細節倒是知之甚詳,而且有實績及豐盛的戰果。以前出外打獵是貴族的活動,浩浩蕩蕩,一副出外打仗的陣仗。現在只要有心與守法的觀念就可以了(當然身邊還要有一點銀子)。

卑詩省是世界有名的野生動物狩獵場。這裡有熊、鹿、狼、羊等,讓全世界的打獵好手都想來大顯身手。為讓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不致因過獵而失衡,卑詩省對打獵的活動也訂下很嚴峻的規矩。他們從控制獵人的資格及獵殺動物的數目與季節著手,以達控制動物數量的目的。聽說,今年的黑熊數量過多,有關單位希望有更多的獵人去獵殺黑熊。但現在獵人的口數還是不多,許多華人申請了獵照,但十之八九只當身份證而不敢上山。今年由於寒冬太長,山裡食物不足,大黑熊佔有棲領地,逼著許小熊不得不下山拜訪人類,尋求食物,遭到槍殺的下場。

要當獵人必須考獵照及槍照,兩張證照的考試內容通常很簡單,很容易通過,但費用約要200加元。槍照只是考一些安全規則,槍法準不準不列為考試範圍。所以要槍法好還要參加培訓班,可能也要近200加元。這裡擁有槍枝是合法的,但買槍也不便宜。每一位獵人大概需要帶兩支獵槍,一支長槍、一支散彈槍,分別射遠與射近。每支的價格加上配備至少要一千加元。據Brian估計,像樣的獵手至少要花二萬加元(汽車不算在內)。所以純就肉價而言,直接到菜市場買肉應該更便宜。

在卑詩省打獵必須買獵票。這種獵票每年因動物的種類、數量而異,通常會定時、定點發放。而且有時效性,今年不用明年作廢,必須重新申請。有些動物甚至必須抽簽,抽到也必須打得到才算數。例如灰熊、野牛等,都必須抽簽。有時甚至採用競拍的方式決定名額。

獵殺的動物屍體通常必須當場解剖帶回。華人喜歡的熊膽依規定不能取回,必須將其吊掛在宰殺現場,巡山官員隨時會抽查。不按規定會受重罰。華人喜愛的熊掌更不能單獨切回,必須連皮與頭一起。看樣子獵人也必須學會動物解剖學才行。有些華人看到熊膽吊在荒郊裡有點暴殄天物,乾脆當場配酒喝了,只留膽皮。熊肉拿回來後,不能販賣,所以需要很大的冷凍櫃保留,不然就要送人。所以你若不想打獵,只想吃野味的話,就要多多結交獵人朋友。

有此動物不能打,有些只能打公的不能打母的,有些只能打年長的。所以如何辨識動物的長相也是很重要的課題。有些時限時打、限地打,不一而是,必須先作判斷。當然人家圈養的動物不能打,因為那不是野生動物。Brian說,出外打獵,就是要守法。否則被巡狩官查到,罰金很重,得不償失。所以,他對獲取動物的原則是,法規規定不能打的動物絕對不打,即使牠在你面前大搖大擺地走過,也只能乾瞪眼。法規沒規定可以打的動物最好也不要打,以免惹上麻煩。他說:打野鳥的基本原則是:喜吃肉的飛禽不能打,會唱歌的鳥不能打。所以海鷗、烏鴉不能打;可愛的雪雁、吵死人的野鴨等卻可以打,因為是素食的。

小孩子16歲時才能考獵照。但卑詩省卻對不滿16歲的小朋友開一個後門,只要有獵照的親人在場,小孩可以開槍射獵。所以在狩獵場裡常常可以看到一家大小共同狩獵,等於野外露營。

那些動物的肉質最好?Brian說,鹿肉最好吃,又嫰又補。尤其鹿血配酒,是一等補藥。黑熊的肉依季節而定,春天因為剛完成冬眠,瘦肉多,比較好吃。秋天則因吃太多鮭魚,脂肪太厚,不好吃。天上飛的野鴨則是人間美味,吃了還想再吃。




Brian大談狩獵經驗,氣氛熱烈。
狩獵的故事多,傾聽Brian娓娓道來